景觀裝置藝術是將裝置藝術與景觀作品相結合,作為詮釋景觀環境、強調與人的精神行為互動、提升景觀整體品質的重要元素。
因此在景區或小鎮的規劃設計時,花式導入一些景觀裝置,在“新”“奇”上下功夫,以吸引更多游客前來“圍觀”。
#01 樹籬漫步
側柏樹籬在米勒花園住宅的保護工程中,堪稱園林和建筑的現代標志,而茂密的樹籬則給街道和住宅私人空間之間劃出了一條硬朗的界限。
在米勒花園住宅保護項目中,設計團隊把籬笆的概念擴展到了這個項目,用70歲的側柏代替了樹齡較小的側柏。
作為結構支撐點,這些側柏隱藏在一系列彩繩網間,形成一個獨特的、更多參與的空間,拉近了人與側柏樹籬這一現代標志之間的距離。
#02 “創新之風”
“創新之風”運用500根動力桿的自然運動,設計成隨風輕輕搖擺的姿態,搖擺過程中所產生的能量可以用來點亮建筑,在白天看起來是空靈的,在晚上看起來是明亮的。
此外,「創新之風」也將營造獨特的垂直空間,多層步道,及戲劇化的觀景平臺,讓游客可在此欣賞360度的美景。
該項目是“城市融合”競賽的得獎作品,在設計這些藝術與建筑時,團隊將了創新的風力發電技術融入其中,這將有助于推動未來城市的發展。
#03 彎曲的弧線
“彎曲的弧線“這件雕塑由1,662,528個繩結和180英里的繩索組成,長度為424英尺,最高處為72英尺,從空中俯瞰,雕塑就像三把緊挨著的藤壺形狀的太陽傘。
“彎曲的弧線“靈感來自一張頗具年代感的明信片,上面描繪了藍色和白色條紋的沙灘傘和碼頭暗部特有的藤壺。
風給雕塑柔軟的表面形成了多變的形狀,像舞蹈一樣,且雕塑的顏色也會隨著自然光與人工照明的變化發生不同的變化。
設計師將其命名為“彎曲的弧線”,取自馬丁·路德·金的一句名言:“道德宇宙的發展弧線或許很長,但它會向正義彎曲。”
#04 水中之光
“水中之光”是一個定點裝置,旨在提供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,因為它充分利用了場館的獨特位置——巴黎最古老的混凝土穹頂之一。
且在穹頂上有16個開縫管,每一孔每分鐘有60滴水落下;總共3噸水在空氣中循環;LED燈之間的振動頻率范圍盡可能短,間隔最小為7μs,觀眾席可以看到水中形成光點,直到6000μs,光變成水線。
該裝置打破藝術、設計、建筑、技術和工業之間的壁壘,在強調光和水這兩種演化物質基本性質的同時,完成這一神奇的物化過程。
#05 綻放的幻象
該裝置平衡了自然元素,如光、形、色,并深入挖掘了這些基本元素之間的復雜關系,與時間、境、人產生共鳴,呈現出不同的形象。
裝置被設計成了球形根狀,表面由獨立的“花瓣”結構組成,其中一面覆蓋著總長超過3000英尺的纖維“毛發”。
在阿姆斯特丹傳統建筑中,金黃色的“花瓣”與金色的細部相映成趣,而“毛發”與其生物外形與花園相協調。
「 END 」